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

戰勝我執冷靜思考的方法


無我觀心法 文:康哲行 整理 : Luis



摘要

「無我觀心法」就是讓自己保持「冷靜、客觀」的態度,以一個「旁觀
者」的地位去觀察世界和看待自己

讓「精神的我」跳出這個軀殼,不當作世界裡有「我」而去看世界,也
要丟開「我」去看我自己

「無我觀」,譬如以「佛眼」觀世界,看到自己的軀殼,就像大佛腳下
的「大千世界」和「芸芸眾生」

「無我觀心法」幫助一個人戰勝「我執」,讓「理性」掛帥



簡介「無我觀心法」



莊子說:「至人無己」,佛陀說:「諸法無我」,都意謂我們這個肉體的軀殼只是「物質」所合成,並不代表真實之自我。而「真我」是會思考、居於領導地位的「精神的我」。但「真我」住在這個肉體的軀殼裡面,當然就很難看到自己,也常常會迷失,正是「不見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。

美學大師朱光潛在他的「談修養」一書中曾介紹「無我觀心法」,那是為求達到「智者的境地」的一種修心養性的方法。其法就是讓「精神的我」跳出這個軀殼,不當作世界裡有「我」而去看世界,也要丟開「我」去看我自己。於是,一個人便可以保持「冷靜、客觀」的態度,以一個「旁觀者」的地位去觀察世界和看待自己。

平常一般人突然遇到困難的問題,心中常常會亂成一團,不知如何去解決。當他訴諸友人,友人以「旁觀者」的地位,卻常常能給他很好的建議。「當事人」和「旁觀者」的不同在於,旁觀者經常以「冷靜」的態度看問題。「冷」是從事情的熱火中跳出,「靜」是從容不迫地分析問題;經過這樣的步驟,才容易求得對問題的解決之道。但遇到難題,如何才能「冷靜」下來,「無我觀心法」正是這種達到「自我冷靜」的便捷方法。



「無我觀」,譬如以「佛眼」觀世界



「無我觀」,譬如讓「精神的我」跳出肉體的軀殼,站在高處看自己,就像矗立於山頂上雙目下視的大佛,以「佛眼」觀世界,看到腳下的「大千世界」和「芸芸眾生」。當你這個「理性」的我(大佛)能夠站在高處發號司令,而把充滿「物欲」的軀殼看成是腳下的「芸芸眾生」,你自會達到「冷靜」的境地。同時,你也能達到控制「物欲」之目的;因為你說的話就是「佛說」,所以「令出必行」,眾生當然只能「言聽計從」,不敢反抗。

「無我觀」是一種終結狀態 (end state),而「無我」可以看成是一種「從有到無」的程序。對一個「智者」來說,因為他修為到家,能於瞬間達到「無我觀」之境,所以能隨時保持「冷靜」的狀態。但是,對一個凡夫來說,這「從有到無」卻是很不簡單的事情,佛家說這是「我執」太深的緣故。一個凡夫要經過千百遍不斷的練習、體會,才能逐漸脫離我執、掌握「無我觀」的境界。

一個人的「我執」,包括他的惰性和叛逆性、對物欲的貪婪、自我中心的成見與偏見、受情緒的困擾、以及錯誤的知識(佛家稱所知障)。「我執」通常隱藏於「潛意識」之中。當一個非常理性的人處於極度的憤怒、悲傷或沮喪的情緒時,「我執」仍然會出來掌控「理性」,使他做出錯誤的行為。

視「我執」之輕重,居於領導地位的「精神的我」,可以把肉體的軀殼視為朋友、下屬、或奴隸。對「我執」極重的人,「精神的我」就要把軀殼當成奴隸,有「令出如山」的絕對權威。

一個人經過千百遍對「無我」程序的反覆演練,便逐漸能對「我執」控制自如。當「無我觀」能夠逐漸和個人的「修為」合而為一,肉體的「軀殼」便也能從奴隸、下屬,逐漸上升到朋友的地位。



「無我觀」是以理性控制「我執」



是凡夫,就有「我執」。每個人「我執」的程度不同;像聖人可以「不勉而中」,完全沒有「我執」,而一個吸毒者的精神則是百分之百的被「我執」控制,一般的凡夫則居於兩者之間,有程度不同的「我執」。

控制「我執」,須要個人有堅強的「意志力」。每個人作學生的時候都有這種經驗:當「理性」告訴你該去準備考試了,可是你就是提不起勁來讀書,那是因為來自「潛意識」的「叛逆性」,會用各種藉口來說服你的「理性」不去及時準備考試。

你買了一盒好吃的雪糕,本來預備一天吃一塊,但你的「欲望」會用各種藉口叫你再吃一塊,於是你一天的功夫,就把一盒雪糕通通吃完。

對一個「意志力」薄弱的人來說,在「理性」和「我執」的爭戰中,「理性」總是失敗的一方。而「無我觀心法」的功用,就是要輔助和加強一個人的「意志力」來戰勝「我執」,讓「理性」掛帥。

「無我觀」的狀態,並不是說「我執」已經去除,那豈不是已達聖人之境了。「無我觀心法」只是以理性控制我執,把我執暫時擺在一邊,保持頭腦的清醒,以便能對一切問題作合理之思考,做出正確的判斷。「無我觀」本身並非一種德行,只是智者修身的基本功夫,「無我觀」的境界也僅是成佛、成聖道路上的一個起點而已。

很多人經由歲月、經驗的累積,或由失敗中得到的教訓,也能體會出「無我觀」的境界。我們看到一些德高望重的長者,從他們處理事情時的冷靜和超然的態度,相信他們都已具有「無我觀」的修為。

對個人來說,由歲月的增長來獲得「無我觀」的體會,那是過於緩慢的過程。一個人該在青年時期就能完成「無我觀心法」的訓練,那就一生受用不盡了。



「無我觀心法」的訓練方法

以下是筆者就個人經驗,擬就的一份「無我觀心法」的訓練方法:

凸顯真我

‧隨時意識到你頭顱中的「真我」之存在,並注意到和軀殼的相對關係。在「無我」的狀態下,其實是「體中無我,凸顯真我」。

‧進一步想像你的「真我」已飄出軀體之外,你的頭腦,和手、腳一樣,同樣都是你軀體的一部份。你以一個「旁觀者」來看自己的軀體。

‧你更可想像你的「真我」繼續向上飛翔,飛過樹頂,飛上雲端,甚至飛向太空,回頭看到那藍色的地球,看到陸地,看到屋中的你自己。

‧讓「真我」隨時保持覺醒 (conscious),隨時反省自己(軀殼)之所為。例如,學孔夫子的每日「三省吾身」,你便一天有三次的機會由「旁觀者」的立場來省視自己。



克復怠惰及貪念

‧練習「自制」的能力,每有「理性」的決定,立刻行動,而且行動前都要先給自己下命令。可以默唸,有時也不妨唸出聲來,或以第二人稱直呼己名,語氣要堅定,例如:「趕快去作功課!」「還不快去運動!」每次發令,「真我」都要有「令出如山」的絕對權威。

‧早晨鬧鐘一響,馬上說:「趕快起床!」隨後立即起床。

‧看完了早晨報紙的正刊,上班時間已近,該說:「副刊就留著晚上看吧!」

‧當你吃完了一塊好吃的蛋糕,「理性」叫你停止,該說:「你要小心啦!再吃就要增胖了!留著明天再吃吧!」



自我激勵及懲罰

‧每日不忘「自我激勵」,當你完成一件事,就說:「不錯!你幹得很好!」

‧寫了一大篇字後說:「手,謝謝你!辛苦了!」

‧慢跑過後說:「腳,謝謝你帶我去運動!」

‧當你漂亮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,該說:「好傢伙,真有你的!」

‧晚餐過後你該說:「今天的飯真香!一天的活沒白幹!」

‧洗完澡後你該說:「哇!感覺真清爽!」

‧當你順利地過了一天,在就寢前你該說:「世界是那麼美好!我真幸福!」

‧做錯了事情、或偷懶怠惰,要「自我懲罰」說:「你怎麼搞的,該加油了!罰做十個伏地挺身,以為小懲!」然後就認真地做十個伏地挺身。

‧當你又無名火起,發了不該發的脾氣,就用力彈一下自己的耳朵,然後說:「又把我(理性)的話當耳邊風了,該打!」



彰顯「自我意識」

‧練習「有意識」的深呼吸,默數呼吸的次數,你會意識到「自我」之存在,並在「分、秒」的時間逝去之際,意識到「當下」。

‧默唸你正在做的事情,譬如:「我正在打電腦」、「我正準備要吃水果」。

‧練習「專注」、心無二念。當你穿過丘陵,走過小溪,就要留意眼前的美景,要「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」,心無雜念。

‧選一段時間,以慢於(或快於)平常之速度走路,注意沿途風景之變化,並一面走一面計數經過之樹木或房屋,以練習在「分神」之下,仍能「專注」。

‧從100倒過來數(100,99,98、、、)數到1,然後間隔2100,98,96、、、)或間隔3100,97,94、、、)數到1

‧登高觀遠,擴大胸僸;同時指揮眼睛作眼部運動,心中隨著眼睛的動作,默唸

「上、下、左、右、遠、近」。

‧閉目神遊,瞬間萬里,不用語言而以想像之圖畫快速閃過腦際。回想上次你去巴黎,或世界某地旅遊時沿途的美景,以五分鐘完成全程。



調劑心情,增添自尊

‧隨時拉起嘴角,保持微笑,你會意識到「自我」的存在,以及「心情」的改變。

‧作片刻休息時,想一些快樂的事、好聽的歌、美麗的風景。

‧令你感動的事情就把它說出來,像:「這朵花真美」、「這個建築真雄偉」。

‧對著鏡子和和自己的影子打個招呼,咧咧嘴巴,做個怪相,不忘調侃自己。

‧走路時不妨「有意識地」吹吹口哨,手舞足蹈一番,不必太莊重。

‧郊遊時特意到山谷邊大吼幾聲,洗澡時高歌一曲,都有助於心情的舒解。

‧「日行一善」,甚至「多多益善」,要特意地尋找這樣的機會:例如禮讓過斑馬線的行人、替後到的人開門、或向陌生人說早安。任何小小的善行都會給你帶來「自尊」和「好心情」,何樂而不為?



增加一些每天必作的功課

‧你每天都要刷好幾次牙,選其中一次至少刷三分鐘以上的時間。每天用牙線清牙一次。

‧每天早晨進行晨間運動,跑步、俯地挺身、或仰臥起坐。

‧如果你體重過重,就以水果餅乾代替你原來的午餐。

‧如果你是吸菸族,「戒菸」該是你練習「無我觀心法」最直接、有效的項目。你能把香菸戒掉,表示你已有足夠的「自制力」去克復一切怠惰及貪念。

‧每晚寫日記,記下你一天的收穫,盡情地發洩你的快樂與不快。

‧如果你有宗教信仰,睡前不忘禱告,感激你能擁有如此豐盛的一天。

要將「無我觀心法」的練習寓於日常生活的衣、食、住、行之中;日日進行,堅持不懈。你能持之以恆,表示你的「毅力」已大有精進。

一個人要對「無我觀心法」不斷地、密集地練習,才能獲致顯著的效果。當你隨時隨地都能把「真我」昇華出來,做到一個「旁觀者」;你的「理性」也每次都能輕易地戰勝「我執」,甚至不再有「理性」與「我執」之爭,你的「無我觀心法」便已大功告成,你也肯定會有一個豐盛的人生。



「老人與海」的故事



「無我觀心法」不是東方專有的東西,在海明威著的「老人與海」那本書中,就有非常生動的有關「無我觀」的寓言式的描述。「老人與海」敘述了一個孤獨、但快樂的老人在大海中和一條馬林魚搏鬥的經過。

老人駕著小船,出海釣魚,和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搏鬥。馬林魚是那麼強壯,而老人發現,要戰勝這麼大的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而且,幾個小時纏鬥下來,自己已經逐漸變得衰弱和力不從心。

當老人發現事態嚴重,眼看就要全功盡棄,於是突然「覺醒」而振作起來,很快地進入一種超然的「專注」狀態。

只見他嘴裡「唸唸有詞」的指揮個不停,一下子說:「頭(head),趕快想辦法」,一下子又說:「手(hand),趕快抓緊」。於是,小船上一下子好像由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,老人的手、腳、頭都變成了獨立的個體。大家一齊團結在「精神的我」的指揮之下,共同來克復困難,齊心協力地和馬林魚戰鬥。

在這段生動的描述之中,很顯然的是老人的「精神的我」一下子跳出了他的軀殼,而達到了「無我觀」的精神狀態。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,「無我觀」使他一下子從一個疲倦無力的老人,變成了「頭腦冷靜、指揮若定」的船長。由瀕臨失敗開始,「無我觀」激發了他的鬥志和潛能,使他堅持不懈,進而反敗為勝。

老人終於戰勝了馬林魚,但在回程中卻無法阻止其他來分食的群魚,最後只能拖著馬林魚殘缺的骨架歸航。表面上老人是失敗了,但在精神上他是勝利的,他那種「知其不可而為之」的胸懷,就像我們的孔老夫子的「德行」那樣深厚。



「無我觀」與EQ



自從高曼(Daniel Goleman) 提出了EQEmotional Intelligence) 的觀念,立刻廣為流行,坊間也陸續出版了不少討論「EQ」的書籍。相對於IQ(智力智商),EQ是一個人的情緒智商。

高曼認為過去人們都只重視IQ,總以為高IQ等於高成就。其實一個人一生的成就,只有20%可歸功於IQ80%都屬於其他因素,而其中EQ的影響最多。 EQ因素,包括如何激勵自己,愈挫愈勇;如何克制衝動,延遲滿足;如何控制情緒,避免沮喪。高EQ的人,樂觀向上、積極進取,永遠對未來懷抱希望,也會隨時設身處地為人著想。

當你掌握了「無我觀心法」,你便能冷靜、客觀地思考問題,你更能以「理性」」控制「我執」;於是,你同時也掌握了EQ的原則。坊間的EQ書籍,多半在討論EQ的內涵,鮮少討論如何提高EQ,而「無我觀心法」正是提高EQ的絕妙法門。



「活在當下」的秘訣



到處都見到人們在強調「活在當下」、「把握現在」,但如何才算是活在當下?人們通常都會緬懷過去,夢想未來,一心一意計較已發生或尚未到來的事,而漫不經心地忽視那屬於現在的「當下」。

其實「活在當下」的秘訣就是「專注」。當你能「專注」於每一件你正在從事的事情,毫不含糊地、認真地把它做好,「活在當下」的意義已經在裡面了。

「活在當下」,就是要使生活中的每一個片刻都過得深具意義,不枉費任何「當下」的時刻,也就是佛家所說的「醒覺」,務必要使每一個生活的片刻都成為「真實的剎那」。

所以,「活在當下」就是要你做任何事情都要「敬業」,工作時要「盡責」,學習時要「認真」,遊戲時要「盡興」,生活上的起居作息都不馬虎,就連吃飯和睡覺也不例外;狼吞虎嚥和遲睡晏起就都不是「活在當下」。

「無我觀心法」的訓練,正是要增強一個人的「專注力」,也同時彰顯一個人的「自我意識」及保持「醒覺」的能力,而這些都是「活在當下」的要素。

當有人再問你:「如何活在當下」?「無我觀心法」就是最具體的答案。

沒有留言: